实验室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
发布时间: 2017-03-27 浏览次数: 407

    324,实验室2016年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年会在国重楼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总结2016年工作成就,通报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宪省教授致开幕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家洋主持会议,副校长高东升、王振林,董树亭教授等有关专家参加会议。
    中国农业大学武维华院士、北京大学朱玉贤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贾继增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薛勇彪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薛红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卢从明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赖锦盛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姜东教授等学术委员会成员汇聚一堂,为实验室下一步发展支招。山东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张骏应邀出席会议。
    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郑成超教授从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计划四个方面汇报年度工作。2016年,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新承担科研项目56项,项目合同经费1.3亿元;发表SCI论文186篇,其中影响因子 5以上的25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审定作物新品种7个,育成的小麦、花生和棉花新品种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市广泛推广种植,果树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在新疆、山东和陕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实验室重视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承办多项国内外会议,研究人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实验室批准立项开放课题10项。公共实验技术平台实现了网络预约使用,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
    贺明荣、李斯深、田纪春、王宏伟、倪飞、安海龙、刘凤珍、张吉旺、赵翔宇、高辉远、李厦、葛磊、任仲海、李媛媛、陈学森15位研究人员分别汇报各自团队的工作。冬小麦挖潜节氮栽培的理论与技术,小麦育种研究进展,多抗高产小麦新品种山农20及其多位点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小麦近缘植物优异基因发掘和小麦遗传改良,小麦重要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禾本科植物抽穗期及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分子基础研究,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培育及相关分子标记研究,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研究,玉米籽粒发育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交替氧化酶呼吸途径对C3C4植物光破坏防御的贡献,植物棕榈酰基转移酶调控生殖生长及逆境胁迫的分子机,植物中尾巴的故事,CsMYB60在黄瓜黑刺颜色形成中的作用,SUMOE3连接酶 MdSIZ1
调控苹果果实色泽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苹果高类黄酮优异种质创制及其类黄酮代谢机理研究等报告依次通报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
    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实验室2016年工作和研究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对实验室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提出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结合国家和山东省作物生产的重大需求,根据实验室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凝练研究重点,围绕农作物高产、优质
做长期深入系统的研究;加强三个研究方向之间的合作交流,协同创新,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二是继续吸引和培养杰出人才,优化提升人才结构,发挥人才合力,努力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力争获得有重要影响的系统性、标志性成果。三是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实验室的快速发展。
    张宪省说,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中肯实际,一针见血,实验室就下一步的改进提升也已经初步达成共识。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基础研究要研究生命科学中的重大问题,应用研究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能凭个人兴趣和研究经历各自为战。二要突出优势和特色。多年积累的研究基础要挖掘新的生长点,新人员带来的新方向要与实验室的基础和优势相结合。由作物生长发育到遗传和种质的创新,再到新品种的培育与创新栽培措施的有机结合,这三个关联性的方向是实验室的研究主线。围绕着这条主线,抓住每个方向的重点,共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保护生态的目标。第三,重点抓团队建设。基础研究队伍和应用研究队伍要相互交流与合作,下一步会在学校层面上加大调控与融合的力度。第四,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
    在平台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成绩与职称晋升、年终考核等结合起来。第五,加快人才引进。学校对引进人才的投入不断加大,新进人员也有不错的研究条件,希望各位专家积极为山东农业大学,为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推荐人才,使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下一个五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
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重点实验室各研究室主任、千人计划人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以及部分实验室中青年骨干列席了会议。